曾經有個年輕人去參觀水族館,發現里面有大、中、小三種鯊魚,分別被裝在不同的玻璃缸里,他問水族館館長,是不是等小鯊魚長大了,就放到中鯊魚的缸里去,等中鯊魚長大了,再放到大鯊魚缸里去。
沒想到館長微微一笑說,那些中鯊魚和小鯊魚已經不會長大了,因為在它們成長期受到了玻璃鋼的限制,所以一輩子都只能是這個體型。
在這個故事里,玻璃缸就是我們所說的“舒適圈”。很多企業家也被這樣無形的“舒適圈”所束縛,放棄了變得更好的可能,而且有被淘汰的危險。
適應了小水缸,小鯊魚就永久喪失了長大的機會。
出訪
安徽省潛山縣某機械設備有限公司張尚義(化名)也未曾想過像今天這樣,操著一口蹩腳的英語闖世界——但即便如此,他的產品已經出口至中東和東南亞,這些地區每月為他帶來數十萬美元的利潤。
做外?貿一年,張尚義已經輾轉全球17個國家。
起步
張尚義覺得做外貿,起步是最難的。像他這種已經習慣了國內商業模式的企業管理者,進入外貿領域,往往意味著跳出自己的“思維舒適區”。要去學習使用軟件,還要和一群和自己語言不通、文化不通的陌生人接觸、說服他們購買自己的產品。張尚義很多朋友因為無法突破自己的心理關,所以最終都沒有堅持下去。
張尚依在接觸環球快客之初同樣面臨此類問題:“以往很多經驗都派不上用場了,比如說以前國內客戶上門,我們都是請吃飯,酒到位了事情就談成了。國外客戶完全不吃這一套,特別是中東那邊,伊斯蘭客戶滴酒不沾,過來就要進車間,看產品。刷子還要摸一下,甚至還放到地上踩幾腳,看看產品是不是我們宣傳的那么結實?!?/span>
張尚義和客戶的聊天記錄。
適應
在聊天的過程中,張尚義多次提及一句話:“開眼看世界”。在了解了一些國家的工業基礎和商業模式后,張尚義會發現在國內看似簡單的毛刷,在國外也能引起轟動:“他們完全造不出來,你難以想象他們以前甚至用草和谷殼來給機器除塵和拋光?!?/span>
對于這些東南亞和中東國家來說,亞馬遜上高達十數美金的價格先不說,那些零碎的制造和組裝工藝也是這些國家望塵莫及的。他們一直都是以廉價的農業副產品進行替代——但結果就是機器的維護中看不中用,最終銹死乃至損毀。
而這個時候張尚義和他的毛刷,就如同救世主一般出現。張尚義也很好的把握了這一點,他并沒有因此提高價格,而是通過鋪量迅速占領了幾個市場。
“也不是盲目擴張,像中東那邊,我只做幾個大批發商的生意。因為盤子那么大,我不能全部吃了,有些利潤也要讓當地人賺了,這樣他們才樂意跟我長期合作。所以有些單我主動放棄了?!?/span>
后記
要消除靜電,要耐用,內部要密封。不能太硬,硬了容易掉,不能太軟,軟了清潔效果差。在中國,有數萬種像毛刷這樣的凝結了無數中國人的心血和智慧產品,一邊在國內因為同質化競爭殺得頭破血流,一邊對國外更廣闊的市場視而不見。
因為外貿,張尚義2019年的利潤已經突破千萬大關。而2020年即將開始,今天,您準備好做外貿了嗎?